法学专业介绍
一、专业基本信息
1.专业定位:服务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倡议,立足于广东、辐射华南地区,为区域发展培养具备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的复合型、职业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2.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德法兼修,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综合的知识结构,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具备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了解域外法律及文化差异,具备一定的涉外法律事务处理能力;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复合型、职业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3.培养规格:法学专业修业年限4年,专业总学分160分,总学时2760学时,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18% 。对学生毕业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学习、审思、创新、自主、合作、担当六大素养,使学生能够:
(1)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职业伦理,具有服务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牢固掌握法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形成合理的整体性知识结构;
(4)熟悉我国现行主要法律规范体系和基本框架,了解法学界的学术前沿和国家立法动态;
(5)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形成法学专业思维,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调查、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6)具有法律实践能力,能够运用专业思维分析和解决法律实务问题;
(7)掌握法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独立自主地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法学学术研究能力;
(8)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初步阅读外文专业文献的能力;
(9)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必须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10)具备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课程体系:法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为区域发展培养具备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法律服务能力的复合型、职业型、创新型法治人才。本专业经过多年实践构建“微格教育方法”与“观摩庭审”“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法律实习”“社区法律服务”五位一体递进式法学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系统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法律职业伦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和其他特色课程。形成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相统一的人才培养特色。
专业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课程 系列 | 课程类型 | 课程性质 | 学分 | 占毕业总学分比例 | 学时 | 占毕业总学时比例(%) | 周数 | 小时 |
正式 课程 | 通识教育 | 必修 | 31 | 19.4% | 792 | 28.7% | 2.5W | |
选修 | 10 | 6.3% | 160 | 5.8% | ||||
大类教育 | 必修 | 9 | 5.6% | 144 | 5.2% | |||
专业教育 | 必修 | 78 | 48.7% | 960 | 34.8% | 18W | ||
选修 | 32 | 20.0% | 704 | 25.5% | ||||
非正式课程 | 40H | |||||||
合计 | 160 | 100.0% | 2760 | 100.0% | 20.5W | 40H |
核心课程: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民法总论、刑法总论、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法律职业伦理、商法、经济法、财税法、物权法、知识产权法、证据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实践教学:公益法律服务、司法心理学、地方立法实务、私法诊所、公法诊所、法律文书写作、法官案例、模拟法庭、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理论与案例分析、法学研究与文献检索、律师制度与实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5.师资队伍:法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3人,其中教授18人(含二级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18人,37人有国外著名高校的留学和访学经历。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合理,专任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法学院校。
谭世贵教授、薛刚凌教授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刘笋教授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荣誉称号,张永忠教授、孔繁华教授获“广东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黄立教授获“广州地区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2013至2020年,法学院师生发表学术论文超过300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和教材50余部。目前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及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近20项。
6.教学条件:法学院现拥有6间实验室,面积约624.33M2 。现有设备(大于800元)台件数106件,仪器设备总金额96万元。法学专业注重学生理论训练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提出“观摩审判”“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法律实习”和“社区法律服务”相结合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法”。积极为培养法律人才搭建实务平台,目前已与60余家法律实务单位签订协议共建基地,共同承担人才培养工作,并聘请一批法学界、司法界知名人士为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二、历史沿革
法学专业本科招生历史可追溯至1988年。2004年12月15日,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成立;2010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律硕士(J.M)专业学位授权点;2012年法学学科获批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017年党内法规研究中心获批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8年获批广东省社科联“法治广东”中心;2019年获批教育部政法司教育立法基地;2020年,法学专业进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行列。
三、对外交流
法学院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主办、承办了中国律师制度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海商法国际研讨会暨国际航运法律与政策高端论坛、全国国际私法教学研讨会、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年会、全国社会法研究会年会、第二届国家治理模式改革与依法治国研讨会、第八届中韩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党内法规基本理论与体系化建设”学术研讨会、电子治理:管理创新与法治保障国际研讨会等一系列高端学术会议。
法学院已与美国芝加哥肯特学院、英国斯旺西大学希拉里罗德汉姆克林顿法学院、英国林肯大学法学院、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奥利尔学院、英国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等国外知名院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本科生、研究生国际交流频繁。
四、学生风采
长期以来,我院高度重视学生法律专业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教育和训练,积极动员和组织学院师生参加各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法律专业赛事和各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与全国各地名校同台竞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2020-2021年度,法学院代表队勇夺第七届“漾翅杯”法律实践能力大赛一等奖、第十八届“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三等奖、优秀文书奖等奖项,2人在第五届广东省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决赛分获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高校组二等奖。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5篇,3人荣获“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持续增高(2018年为66.46%,2019年66.25%,2020年74.6%)。
五、就业深造
迄今为止,法学院已为社会培养各类法律人才10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达1000余人。2020年在校学生司法考试通过率74.60%,就业率高达100%,考研(包括出国留学)率28.57%以上,荣获“202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六、学院信息
法学院联系电话:020-39312156
法学院官方二维码: